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史:狂飙突进后的冷静思考

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,不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已形成,比如长三角地区。那么,我们不妨观察汽车产业发展的种种数据,理清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突进背后的成长脉络,同时也冷静思考该产业的未来方向。



近年来,在我国大力推广应用下,电动汽车、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均得到有效发展,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逐步扩大。目前,国内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,分别在长三角集群、珠三角集群、京津冀集群、中三角集群、成渝西部集群、东北集群。可以发现,除了传统造车行业以外,新势力电动汽车项目也布局其中。


其中,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快速积聚,吸引众多新能源汽车资本与技术。该地区的自身的汽车工业基础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重要优势。


1

上海: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.7倍


2020年,随着工业新经济产能逐渐释放,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完成工业总产值13930.66亿元,比2019年增长8.9%。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40.0%,比重提高7.6%。主要行业“六升两降”,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幅增长1.7倍。


据中商研究院的统计显示,2020年六个重点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784.22亿元,比2019年增长4.1%,增速高出我市工业2.2%。主要行业“五升一降”,其中,汽车制造业在新能源车产能提升带动下增长9.3%,增速居六个重点行业之首。


2020年,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95种重点跟踪产品中有34种产品产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,增长面35.8%。其中,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实现快速增长,新能源汽车增长1.9倍。



2

江苏省:新能源车零售额快速增长


2020年,工业生产快速回升,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。从产品产量看,集成电路、工业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挖掘机产量分别增长3.4%、22.1%、35.8%、43.2%。


消费品市场逐步回稳,消费升级持续推进。据统计显示,2020年部分商品实现快速增长,限额以上单位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25.5%、336.7%,比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9.6个、36.4个百分点。


3

浙江省:新能源汽车增长23.9%


2020年,消费复苏态势逐步巩固,部分商品销售表现亮眼。其中,在汽车零售额下降8.5%的情况下,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23.9%,上拉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0.3%,在特斯拉等促销政策的刺激下,新能源汽车自7月以来月平均增速超60%。


2020年,创新驱动加快推进,新产品产值率持续提高。2020年,列入国家“三新”统计的11种新产品中,新能源汽车(77.7%)等产量快速增长。


有研究机构指出,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,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。在居民消费途径和方式变化下,新兴业态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,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。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看,升级类商品零售势头较好,2020年新能源汽车增长23.9%。


4

安徽省:新能源车零售额增长53%


2020年,安徽省结构优化,部分升级商品销售良好。绿色环保和智能健康类产品受到追捧,全年智能家用电器、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手机线上零售额分别增长161.2%、56.1%、53%和32.7%。






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未来预测

随着2021年的到来,新一轮的促销费政策再次发力于新能源汽车市场,整体呈现长期向好的趋势。2021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。预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80万辆,同比增长40%。

作为“十四五”开启之年,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明朗,长三角地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将迎来新的商业机遇,但在飞速飙升的成长之路上,我们依然要放远眼光,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后的健康发展保持冷静思考。






相关文章